之前笔者曾作一篇鉴赏文,关于王凤珍「谦和」竹壶套组中另外一款作品:谦·竹,参考砂壶鉴赏 | 《谦·竹》 王凤珍。昨日到张寅老师处拿到「和·竹」,作此文。
两件竹壶一半圆一满圆,故取名「谦」、「和」,未满是以谦,恒圆是以和。此件「和·竹」便是以满圆壶身为体,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对“圆满”、“团圆”等美好愿望的表达。
「作品信息:」
「品名」:和·竹
「泥料」:原矿青段泥
「容量」:200cc
「底款」:王凤珍
「工艺」:纯手工制作
以竹入壶,属于紫砂花器题材,竹壶制作须注意竹子的特征,符合竹子自然生长规律,比如竹节的方向。须利用竹之特征去对砂壶进行艺术上的创作,比如竹节之坚韧气质与勃勃生机之长势。
「和·竹」以一整圆壶身为主体,略扁,
是大部分砂壶圆器之特征。
壶流为二弯流结构,
以竹节转折,见竹节生长之势。
耳型把,竹节饰,往后拉,
与壶流前倾气势作一中和,
使得整器稳重大方。
壶盖细节值得注意:
盖沿并未简单处理,
而是注意整体「竹」之主题,
在盖沿处亦作竹节之生长特征。
壶钮颇具特色,
以一截小竹段横卧壶盖之上,
小竹段也并未简单作成规整圆柱,
而是符合自然界竹段之特征,异形椭圆,
十分别致,也为整壶起了点睛之笔。
壶之泥料,选原矿青段,
砂感丰富,段泥之色表达竹青之泽,
切题!
君子爱竹,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。「和·竹」,以竹入砂壶,借原矿紫砂天成之青色,气质劲朗,亦文气十足。「竹生天地间,草木君子贤;谦和并蒂出,恒圆是以和。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「和」之哲学理念,赋予此壶更高的艺术表达。
一谦一和,套组竹壶,张寅老师设计,王凤珍老师制作。砂壶的一大魅力,即它不仅是精神层面上无形的表达,同时它需要匠人千锤百炼的手作技艺进行形体上的制作。
王凤珍老师从艺已二十余年,擅长竹壶表现,细节到位,造型也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文人精神。收藏凤珍作品肯定以竹题材为优,造型设计由实力派陶人大咖张寅老师把控,工艺由凤珍老师之展现,喜爱竹壶题材的壶友定要留意凤珍的竹壶系列。
转载请注明:茶馆网 » 谦和并蒂出,赏王凤珍新作「和·竹」